不平凡的“十四五”·我们的五年
        作者:365bet官网日期:2025/10/25 浏览:
        
重庆无人机灯光秀。第一眼电视台华龙网记者吴丽双摄 当无人机照亮两江四岸的夜空,当载着旅客的游轮驶过千四门大桥时,一座融合巴渝古韵与现代活力的山水之城,正在书写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重庆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交通枢纽地位,深化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,走出了一条农业、文化、旅游融合的生态致富之路。 “大都市”、“大三峡”、“大武岭”三张旅游“金名片”愈加耀眼。五年一休,这种文化旅游形式不仅让“诗与远方”真正走进寻常生活,也改变了巴渝的文化脉络。新时代,让这里成为无数游客的兴奋之地。 01 从“单一打卡”到“沉浸式游览”,重庆文旅产品不断刷新游客期待。夜晚的南滨路,每周六上演一场科技与文化碰撞的视觉盛宴。当洪崖洞、大足石刻等具有巴渝特色的无人机图案编织出来时,人群的惊叹和快门声加入了最动人的乐章。这场从今年4月起定期上演的灯光秀,不仅成为重庆夜景的“新标准”,也标志着重庆文旅产品深刻从“单点打卡”向“沉浸式场景”转变。正如湖北游客胡军辉所说:“科技赋予了重庆夜景灵魂,值得一遍遍回味。”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重庆分会场。资料图:近年来,类似的现象级水平f 文化旅游持续发生。 “重庆云海列车”、“最受游客喜爱的城市”等话题全网传播量超过200亿次。蛇年央视春晚重庆分站吸引无数粉丝。 “山水雄伟,重庆新韵律”的品牌口号,在文化旅游的浪潮中引起海内外共鸣。乡村旅游的兴起,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温暖的民生基础。 “以前我追求的是绿水青山,但没想过靠旅游也能过上好日子。”武隆静竹村村民的感受,揭示了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的民生背景。这个曾经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庄,通过农耕体验的发展,为一半以上的村民提供了“旅游餐”、特色民宿等项目。人均年收入增加1万多元,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“最佳旅游村”。葡萄酒之乡马克西姆也正在为文化旅游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篇章,为乡村的文艺复兴布希赋能。该小镇致力于“智能+沉浸式体验”,以索道交通、刀锋民宿等创新项目成为近郊旅游的“人气王”。 2025年国庆假期期间将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。美心酒城。照片由令人惊叹的场地提供。此外,还有长江索道、两江游船等新场景,以及风景街、山口、高空云海等独具特色的文旅景点。五年来,重庆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不断“上新”不断刷新游客的期待。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数据显示,重庆A级旅游景区数量增至323个,旅游度假区由22个增至32个,新建旅游休闲街区30个,丰富游客多元化选择。 02 从“服务范围”到“精神关怀”,今天上午重庆文化惠及千家万户 南岸区兴隆社区书店,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书架上。住在附近的王晨晨正在和7岁的女儿一起看绘本。社区自习室。自习室供图 “以前想要安静看书就得去图书馆,现在步行5分钟就可以到了。周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图片阅读活动。他手指流进新眉,语气充满了乐趣。王晨晨的愉快经历,是文化工程提质升级、人民群众福祉的鲜明例证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重庆新建公共文化空间1.5万多个,打造91个“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”。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873平方米,真正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文化服务。人民文化福祉的提高,离不开高质量艺术品的坚实支撑。重庆推出了一大批立足本土文化根源的优质力作。引人入胜的红色剧目《重庆·1949》,让无数观众在光影的交织中触摸到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;舞剧《杜甫》以“诗以舞,舞载魂”的艺术表现手法,在饱满的同时诠释了“诗以圣人”的人生。展示巴渝文化底蕴。舞台剧《重庆·1949》。图片由剧院提供 “十四五”期间,重庆每年产生200余部优秀舞台美术作品,荣获国家文艺奖68项。川剧《江姐》荣获中国文学艺术最高荣誉文华奖,进一步体现了巴渝戏剧的强大力量。此外,遗产的复兴利用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是重庆文化的魅力所在。去年,重庆共实施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70个,登记不可还原文物2.6万件,可移动文物148.2万件。市级以上文物保存率达到91%。白鹤梁碑刻等4个项目入选《世界遗产》初稿;在非物质遗产领域“5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、74个国家级遗产项目通过校园参观、景区游览、网络直播等方式融入现代生活。”白鹤梁写道。资料图:从“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”的便捷服务,到活态文化遗产精品力作的精神滋养,重庆用全循环文化建设,让人民群众受益,让巴渝文化遗产永葆生机。 03 从“双城打卡”到全球“粉丝”,重庆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。 “上半年我带孩子去重庆动物园看大熊猫,下半年又去武隆仙女山避暑。一张川渝文化旅游年卡可以覆盖所有行程,非常重要。”来自成都的游客李女士的话,真实地反映了该项目的建设情况。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让百姓受益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重庆以开放合作为主引擎,深化川渝内部协同,拓展国际户外市场,推动巴蜀文化旅游从区域品牌走向世界舞台。川渝打破市场壁垒,推出文化旅游年卡、门票互斥等便民措施。 2024年,双胞胎游客数量将突破1亿人次,双胞胎旅游已成为国内热门线路。洪崖洞风景区。资料图同时显示,两片区可打造“宽宏大众”、“紫族长乐”等有趣的跨区域文化旅游品牌,连接洪崖洞、宽窄巷子、大足石刻等主要地标,在社交平台上掀起“两城打卡”热潮。精心设计70多条遗产主题路线,环川公路、石窟、古镇等节点特色,形成“行走的文化长廊”。交通环节进一步强化了品牌影响力。到2024年底,两区将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运营500多趟主题专列,让巴蜀文化旅游品牌在全国做强。在国际舞台上,重庆的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大。推出全国首个外国人入境旅游口岸“一站式”服务,加入12个国际文旅组织,与新加坡等10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。一系列举措为入境旅游注入强劲动力。此外,打造“重庆国际旅行社大会”品牌,优化激励政策。2024年重庆入境游客数量较2019年翻一番,同比增长82.48%2025年1月至8月,增长领先全国。欧洲时报发布“2024年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影响力榜”,重庆排名第三。库里的重庆之旅。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员会供图。在宣传推广方面,重庆开展了“与惠同行·重庆行”、“九里重庆行”等活动,叠加《梦》、《庆余年2》等影视IP,矩阵总传播量已突破200亿人次。入选“2023年亚太旅游节三强城市”之一、2024年微博最具影响力国内旅游城市。“重庆的文旅吸引全球粉丝。”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市文化和旅游委将以入境旅游为抓手,创新积极促进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,携手建设国际旅游小镇。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经济水平的提升。五年来,重庆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452.7亿元,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401.3亿元,双双突破千亿大关,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重庆夯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区域合作基础,以入境旅游拓展国际视野,实现文化旅游开放合作深度发展。展望“十五五”,重庆将继续用开放的行为和优质的产品,让巴渝的旅游名片在世界上更加闪亮。第一眼电视台-何华龙网记者吴丽双/文总R记者 冯山/评论 相关链接:非凡的“十四五”·我们的五年①| “十四五”特大城市民生不平凡·我们在重庆的五年,不平凡地领会美丽城市的生态密码。 “十四五”·我们的五年③丨温暖守护,感受山城民生温暖非同寻常 “十四五”·我们的五年守护是“安静”,安全却是“感受”  上一篇:产品生产许可新规定来了!这是安全储存鸡蛋的 
下一篇:没有了
        下一篇:没有了
相关文章
        - 2025/10/25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金博阳有着伟大的胸
 - 2025/10/24员工参加公司拔河比赛猝死,被认定为工
 - 2025/10/247、17、18……轨道交通线路建设进度条已
 - 2025/10/24拒绝旅游景点同质化,把它做得好看又好
 - 2025/10/24这不仅是原作的精神内核,形式上也发生
 



客户经理